2013中国玻璃展来了!
作者:鹰潭市 来源:通州区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04-05 17:43:23 评论数:
民進黨近期遭受害者揭露黨內多起性騷擾事件,身為前任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昨(2)日晚間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責無旁貸,向受害者及社會大眾表達最深的歉意。
據透露,很多地方的財政收入之前尚可,保運轉問題不大。報導說,相較於去年同期,上述5省發債規模明顯攀升,顯示不僅財政困窘的中國省市藉發債籌財源,如今經濟發達省市也得增加發債額度因應難關。
報告並闡述地方財政面臨的危機,包括近2年財政收入結構惡化,地區間財力不均新聞來源 中國地方財政惡化 發債達15兆超過去年同期(中央社) 財政壓力大 中國地方政府停車場大拍賣(中央社) 延伸閱讀 「地攤經濟學」能夠挽救復甦乏力的中國經濟和青年失業嗎? 山東淄博燒烤爆紅,《華爾街日報》:中國民眾「省錢式消費」難帶動經濟復甦 中國青年失業率破20%,畢業生投逾百封履歷求職無果,千萬憤青恐挑戰中共維穩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為平衡收支入不敷出,導致地方舉債快速增加。尤其因剩餘新增債券額度已分配至各省市,市場預計6月將進入新一輪的地方發債高峰。報導說,今年是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券償債高峰期,預計到期償還金額約3兆6500億元。
網易號「慧翔百科」4月11日的報導列表舉例,去年共有7個城市的財政入不敷出逾千億,包括哈爾濱約莫1219億元、上海1056億元、北京1292億元、天津1228億元、廣州1192億元、武漢1177億元。現在很多地方正面臨「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壓力,急需盤活存量資產,減緩財政壓力,而停車位資產較易獲得,也較易轉讓。換言之,美國只要能夠牢牢掌控中國南海,那麼也就等於揪住了中國賴以生存的生命臍帶。
越南外交部外交學院副院長阮雄山(Nguyen Hung Son)在接受澳洲智庫訪談時,更公開表示,美國是不可或缺的夥伴,並認為比起台灣海峽,南海更有可能是美國和中國發生衝突的地點。如此密集的偵查飛行次數,顯然已遠遠超過出了平時狀態下的軍事需要。Photo Credit: GettyImages擱淺已24年的登陸艦「馬德雷山號」在越南方面,剽悍的越南海警船和海上民兵漁船,正在盛產油氣的「萬安灘」海域,強力驅趕了中國的科研船,並持續與中國的海警船對峙中。至於鼓吹「東昇西降」,自以為國力已非昔日吳下阿瞞的中國,能否改寫當年日本飲恨南海的歷史?這幾天召開的「香格里拉對話」或許是一扇可供我們觀察的明窗。
中國也就無能為力在台海、東海或黃海「鬧事」了。這種不尋常的現象,反而讓內行人更加關注即將進行的中美交鋒。
但是,卻也凸顯出美國對於中國在南海軍事擴張行動的重視與監控。這項分明就是針對中國的「準軍演」,實不啻將中國比擬為「海盜」,其辱華的諷刺意味十足。簡單的說:「南海」是將西太平洋與印度洋和波斯灣連接起來的重要海域,世界上主要的商業航線都要經過南海。但是,更令中國嚴重不滿的是,美國與日本,選在「對話」前一天的6月1日,各派一艘海岸警衛隊船艦,與菲律賓四艘海岸警衛隊船艦,並邀澳洲以「觀察員」身份加入。
#USINDOPACOM Statement on #PRC Unprofessional Intercept: We expect all countries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 to use international airspace safely and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law.Read more⬇️https://t.co/jeAEg1lHXz pic.twitter.com/AvPKRZHCZB— U.S. Indo-Pacific Command (@INDOPACOM) May 30, 2023早在2021年。今年出席會議的有來自49個國家的600多名代表。事實上,根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的數據顯示,美國從2022年1月至11月總共派出了589架次各型軍機,在南海上空進行近距離情報收集。中國方面則反控,美國偵察機抵近到中國海岸線50公里的近距離電偵行動才是挑釁。
延伸閱讀 香港《南華早報》:中國打造「海上核電廠」,考量安全等因素懸而未決 美日菲將首次舉行海防聯合演習,菲律賓強調「與中國在南海爭端無關」 美日韓+美日菲雙重戰略三角,美國正在構築第一島鏈為核心的「制中連線」 在南海吃麻辣鍋,不中暑也中風——中共為什麼要在西沙群島開火鍋店? 美國發布美菲雙邊防務準則:「我們永遠會在南海或該地區的其他地方作你們的後盾」【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另一方面,中國與其鄰國印度的緊張關係也毫無改善的跡象。
以上所述這一切不利於中國的狀況,事實上,也考驗著今年3月剛被習近平任命為中國新任國防部長的李尚福的軍事、外交能力。但是,朝鮮半島的局勢,卻因韓國總統尹錫悅轉向站隊美國後,產生了對中國非常不利的威脅。
包括在有爭議的南海針對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的攻擊在內,使得菲律賓更有底氣的在南沙群島東部仁愛礁(Second Thomas Shoal)上,擱淺已24年的登陸艦「馬德雷山號」(BRP Sierra Madre)的爭議事件中,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反之亦然,南海也是中國的生命線,中國80%以上的進口石油也都需要經過這片海域。事實上,就在「對話」舉行的前夕,美國軍方就率先在5月30日指控:一架中國殲-16戰機,5月26日在南海上空,對美軍RC-135電偵機作出嚴重影響飛安的挑釁行動。尤其,攸關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島鏈防衛地緣戰略上至關重要的日本、韓國和台灣的石油和商業貨運,80%以上都要經過南海。同時,透過這次香格里拉對話,也可讓我們得以清楚觀察到:中國在亞洲,到底還剩下了幾個所謂的「朋友」?本文經黃澎孝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原標題:從「香格里拉」到「南海博弈」—- 南海才是美中角力的主戰場。但是,在今年與會的49國之中,除了剛落幕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廣島峰會,已在會後聯合公報中劍指中國地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事實上,二戰初期,日本之所以要發起「大東亞戰爭」,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後,同時進攻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並強佔新加坡的戰略考量,就是要爭奪南海的控制權,以維護日本的生命線希望透過青年參政,讓青年朋友在享受民主權利的同時,也提早肩負支持民主的責任。
「台灣智庫」的民調顯示,2022年支持修憲者,67.4%的政黨傾向是認同民進黨,89.4%是基進。但是否又會像2022年一樣,雷聲大、雨點小,甚至對青年參政的立場呈現言行不一的矛盾,必然又會引起社會的關注。
然而,2022年的修憲案例,以立法院的提案,到最後公民投票的結果來看。回到台灣經驗來看,2022年3月,立法院在沒有任何一票反對,跨黨派壓倒性的多數下,以109票比0票通過了投票權下修至18歲的憲法修正案。
絕大多數民主國家投票年齡降、少保證金 關於青年參政的議題而言,先就制度限制來看,台灣是極少數民主國家仍將投票權訂在20歲的高年齡門檻。之所以不設下太嚴格的門檻限制青年參政,背後的原因其實很多。認為政府應該針對青年政策改革,鼓勵青年參政的迫切性在5分以下的受訪者中,中國國民黨、時代力量、台灣民眾黨均超過50%。「台灣智庫」在今年3月底公布了一份青年政策民意調查的結果。
這樣的結果也反應在2022年針對完善公民權,下修投票年齡至18歲的修憲結果。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民主國家,不僅參政權訂在18歲甚至更低,參選的保證金制度也相當友善,甚至沒有此一門檻限制。
這場被視為完善公民權、鼓勵青年參政的政治改革與修憲,宣告失敗。這和《民法》、《刑法》將成年的門檻訂在18歲呈現矛盾。
這份青年政策的民調相當完整的涵蓋了多項關於青年政策改革的議題,包括了婚生養、居住與交通、青貧與低薪、學用與國際訓練、青年創業、兵役與民防,以及本文所欲探討的青年參政的相關議題。但從近期公布的青年政策問卷結果來看,社會上對於透過修憲來鼓勵青年參政的議題,確實出現巨大的政黨以及年齡層的分歧。
此外,像是參選需繳交高額的保證金制度,也不利於青年朋友投身政治的實務工作。交叉比對的結果顯示,針對青年參政的議題而言,社會的民意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這個分歧和政黨認同有高度相關。無論就世界各國的經驗,以及學理的討論來看,鼓勵青年參政對於刺激民主深化而言,都是利大於弊,也是普世的民主價值。文:沈有忠(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日前,「台灣智庫」公布了一份相當完整的青年政策民意調查。
在這份「台灣智庫」所設計的問卷中,也調查了受訪者2022年公投修憲下修投票年齡的贊成或反對,以及未來對於是否藉由修法改革,來鼓勵青年參政權的迫切程度的認知。此間,總統大選將近,各政黨、各主要候選人莫不再次的異口同聲說要支持青年政策的改革。
例如,希望透過青年參政,刺激民主政治的活化。半年後公民複決的結果,同意票52.96%,不同意票47.04%,但因同意票未達選舉人數總額的二分之一,最終沒有通過修正案。
透過公民權下修18歲來鼓勵青年參政的議題,在台灣呈現了政黨立場高度一致,但社會輿論卻高度分歧的弔詭現象。從2018年10項公投,以及2021年四大公投的經驗皆可看出此一特性。